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陈书凌

绿色和平海洋海洋组项目主任

 

今天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也是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所呼吁的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覆盖超过70%的地表面积,为地球供应一半以上的氧气,给人类提供了至少17%的动物蛋白,并创造了超3万亿美元的年均产值,它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林爷爷和他的斑海豹朋友

每年三四月份,西太平洋斑海豹从辽东湾迁徙到山东长岛。在这个时候,林克武就会背上相机和望远镜,开启小船,去拜访他的老朋友——斑海豹。

这位朴实的长岛渔民大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海豹爷爷”,他已坚持观察记录斑海豹30多年,尽管家人与渔民朋友不能理解他的这份执着。如今,海豹爷爷积累的照片和记录为斑海豹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海豹爷爷坚定地认为,身边的大海不仅是人类的家园,更是斑海豹的家园。

斑海豹 图片来源: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

 

不只是斑海豹,东亚江豚、黄嘴白鹭、猎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每年也会定期来到长岛“度假”。像大众喜爱的皱纹盘鲍、皮氏蛾螺和许氏平鲉等生物,则常年在此“定居”。

长岛隶属山东省烟台市,又名长山列岛,由镶嵌于渤海海峡的151个海岛和周边海域组成。地处黄渤海交汇区上,长岛分布着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温带海洋-浅海湿地-岛陆生态系统,被认为是黄渤海生态系统最为多样和完整的区域之一,记录有海陆空生物3500多种,物种集聚程度高。

坐拥宏伟的海蚀和海积地貌景观,长岛在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探索。长岛南端的黄渤海天然分界线,是一个长约2公里的S形砾脊,宛如弯曲的银龙卧入海中,砾脊两侧水深不一、颜色分明,是非常罕见的海积地质地貌,堪称世界地质奇观。

虽然是与大陆分离的海岛,长岛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7000年前,交通远不如今天这般方便,岛上的岛民靠海吃海,以打渔为生,海洋文明由此发源。长岛至今还保存着中国沿海地区唯一完整发掘的史前村落遗址。如今岛上居民依然保留有许多特色的生活习惯,例如冬暖夏凉的石头屋、海草房,渔绣、渔家秧歌等民俗文化。中国北方海域最早的妈祖庙也在长岛。

长岛人的生产生活中还保留着一些语言和行为禁忌,例如,渔民在海上见到鲸,要尊称“老人家”或“财神爷爷”;渔船卸完货,不能说“没有了”,而要说“满了”;吃饭时不能把筷子放在碗上,那意味着船要搁浅。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海洋与大自然的敬畏。海豹爷爷和他的斑海豹朋友们在长岛这片海域和平共存了几十年,彼此相知相安,也正是基于这种敬畏和尊重。

 

体验黄渤海的自然课堂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长岛成为拥有独特价值的旅行目的地,观光休闲之外,这里更是深度体验、观察和了解自然的天然课堂。

今年海洋日,绿色和平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发布《神奇生物在哪里—长岛可持续观察指南》,旨在为游客提供精炼的生物多样性与自然遗迹简介,以及可持续观察小贴士,以助力游客在长岛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给旅途注入发现的乐趣。

 长山尾(黄渤海交汇线) 图片来源: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

 

出发去长岛前,除了通过指南进行初步了解,还可以事先阅读自然观察相关书籍,如《常见海滨动物野外识别手册》《中国鸟类观察手册》等。为了方便野外观察和记录,望远镜、相机和笔记本等都是必备工具。同时可提前在手机端收藏或下载专业鱼类、鸟类、植物等物种识别软件或小程序,便于在野外快速识别与查询。而类似登山杖和急救包这样的装备,也能够帮助野外观察安全顺利进行。

来到长岛,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碰上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和猎隼!如果是初次进行自然观察,不擅长辨识各种野生动物,可以打开相机进行记录,方便后续搜索或通过小程序进一步识别。行程结束后,可以在线上平台进行记录分享,让还没有机会去长岛的小伙伴也能一饱眼福。

到野生动物的家园“做客”,要注意自己行为影响,尽量减少对“主人”们的打扰,更不要伤害它们。爱“豹”之心人皆有之,斑海豹虽然看起来憨态可掬,它们其实是十分警觉的动物,因此不宜靠近。远远地观望、不去打扰,也是对它们的一种保护。

若是野外遇到搁浅、落单或受伤的野生动物,请不要围观、惊扰或急于救助。一些独处的幼崽,它们的父母可能只是临时离开,并未与孩子走失,因此不要随意将幼崽带离原处。应尽快联络当地警方、森林公安或渔政部门进行专业救助。

 

保护像长岛这样宝贵的生态系统

长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离不开自然的眷顾,也离不开人为的呵护。在长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自然遗迹的众多行动中,建立保护区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长岛先后建立了9个不同种类的保护区,保护对象涵盖了海洋及海岛生态系统,斑海豹、猎隼等野生动物以及黄渤海分界沙洲和海蚀洞、海蚀栈道等地质遗迹。

“十三五”时期以来,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是各类自然保护地中级别最高的一类。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自2019年开始,长岛开始谋划在整合优化现有保护地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公园。截至目前,经过多方努力,已完成综合科学考察等前期工作。

海洋保护区,又称海洋保护地,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具之一,通过限制或管理人类活动,修复遭到破坏的栖息地,让海洋生态系统和生产力自然恢复,并通过溢出效应给保护区周边带来惠益,建立海洋保护区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保护海洋的通行做法。自1963年建立第一个海洋保护地以来,中国已建立了271个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海洋保护地,从物种、景观、地质、生态系统等角度为海洋提供保护。我们期待早日在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中见到海洋类型国家公园的身影,保护像长岛这样独特、珍贵的海洋生态系统所在地。

当然,海洋应当是全人类共同守护的家园,单一国家或个体的力量不足以完成守护海洋的使命。目前保护区面临各种“质”与“量”的挑战:全球海洋保护区仅覆盖7.93%的海洋,未能实现“到2020年达到10%”的“爱知目标”,离当前热议的“到2030年达到至少30%”的目标更是差距尚远;同时其保护力度、生态代表性、连通性及有效管理等方面也亟待提升。如今年联合国世界海洋日主题所述,“振兴海洋,集体行动”,保护海洋需要集合各国、各界和各方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

对于普通人而言,海洋保护区听上去是个遥远的概念。其实不然,如果有机会去长岛或其他海岛旅行,在游览途中加深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在自然观察的过程中爱护环境、尊重自然,就是在践行海洋保护区的理念。每个人看似微小的举动都能帮助维系海洋的健康和活力。

 

话题:



0

推荐

鬃缆

鬃缆

97篇文章 7天前更新

纵览财经新动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