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何亚福

最近,民政部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569万对,比去年同期增加24.5万对。离婚登记197.3万对,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万对。

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达到1346.9万对的峰值后,从2014年至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连续九年下降,具体数据如下:

年份       结婚登记

2013年    1346.9万对

2014年    1306.7万对

2015年    1224.7万对

2016年    1142.8万对

2017年    1063.1万对

2018年    1013.9万对

2019年    927.3万对

2020年    814.3万对

2021年    764.3万对

2022年    683.3万对

近年来结婚登记对数下降,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七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80后(1980-19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

二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七普数据显示,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752万人。

三是初婚年龄推迟。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为25.75岁,女性为24岁;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上升到29.38岁,女性上升到27.95岁。

四是结婚成本过高。在当今社会,买房已经成为很多人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当前部分大城市的房价早已超出普通工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许多年轻人由于买不起房,只能选择推迟结婚。在部分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导致很多年轻男青年结不起婚。

五是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各种原因而选择不婚不育。

此外,2020-2022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还有一个因素是受疫情影响。随着疫情逐渐结束,婚庆经济出现明显回暖,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婚庆市场迎来了一波消费热潮。民政部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对数同比上升。可以预计,今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将比去年有所上升。

下面再看出生人口。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达到近年来的峰值1883万人后,从2017年至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连续六年下降,具体数据如下(2016-2019年的出生人口采用七普修订的数据):

年份      出生人口

2016年:1883万人,

2017年:1765万人,

2018年:1523万人,

2019年:1465万人,

2020年:1202万人,

2021年:1062万人,

2022年:956万人。

近几年出生人口下降,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所谓“二孩生育堆积效应”,是指在实施二孩政策之前,许多非独夫妇虽然想生二孩,但政策不允许,因此这些夫妇以前被压抑的二孩生育意愿都集中在二孩政策放开的头几年释放出来。中国自从2016年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到2022年已经是第七年,二孩生育堆积效应基本结束。

二是育龄女性数量下降。根据七普数据推算,从2016至2022年,中国育龄女性数量平均每年减少近500万人。

三是结婚登记对数下降。中国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的1346.9万对下降到2022年的683.3万对,九年间下降了一半左右。

四是年轻一代生育意愿低迷。2021年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54个和1.48个。

五是三年新冠疫情对出生人口也有负面影响。

从各种数据来分析,2023年出生人口很可能将是自2017年以来的连续第七年下降。今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在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上表示,“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数约为700万-800多万。”虽然我认为今年出生人口很可能会跌破900万,但跌破800万的可能性并不大。

那么,2024年出生人口会回升吗?2020-2022年,一部分家庭由于疫情原因而推迟结婚和生育计划,这是导致这三年结婚人数和出生人口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疫情逐渐结束,以及2023年结婚人数回升,2024年的出生人口也有望止跌回升。

但如果没有更大力度的生育支持政策出台,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的幅度不会很大。并且,由于育龄女性数量下降、生育意愿低迷等因素没有根本改变,即使出生人口会有短暂的回升,但从长期来看,出生人口继续下降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文章原载于公众号“何亚福园地”

 

话题:



0

推荐

鬃缆

鬃缆

105篇文章 29分钟前更新

纵览财经新动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