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预售早鸟链接:穿越在历史边缘

李向前

一位大学者说过:历史没有最后,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只是一瞬。这让我品味起研习历史的魅力:它到底是见证还是述往?它对历史的追寻,究竟有没有止境?

读舒立这本日记体的小书,我实实在在有了新的感悟。原来,对历史的踏访,竟可以翻新已有记载的面貌。而80多年前的历史一瞬,以及它保存的时代烟尘,真的触动着你。

无需说,《穿越在历史边缘》的作者,是一位极富历史意识的游者。强烈的历史执念,驱使她要走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去找寻一群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国破家亡在即的情形下,在异国他乡先是躲避,然后顽强坚持,最终以满怀的期盼,顽强地活下来。作者的历史动机明确,行动果敢坚决,在寻访设计、观察角度和热望揭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思考。这篇游记不仅情感充盈,而且有丰富的历史考辨性知识,生动还原了抗日烽火中流亡者们的遭际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意志信念,从而填补了抗日战争史中不为人知的空白。

以胡愈之为首的这一群文化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不可缺少的、发挥过重要社会影响的先进人物。他们中有郁达夫、王任叔、沈兹九等。他们是一群坚定的爱国者。其中,郁达夫是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影响过无数国人。而胡愈之,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更是当时中国文化界的领袖群伦者之一。1938年,在上海沦陷后的所谓“孤岛”期间,他以“复社”名义,组织起一群文化精英,以极快速度翻译出版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编辑出版《鲁迅全集》,一时洛阳纸贵,引发社会特别是青年们向往革命和共产党的广泛热情。与同一年翻译出版的《资本论》相比,《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甚至更显著一些。

1940年后,胡愈之受党的委托前往新加坡,在那里继续办报,团结广大爱国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胡愈之等参加由陈嘉庚发起成立的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更积极地开展抗日宣传,并参与了训练抗战干部和武装民众的活动。

所有这些活动,当然遭到日寇记恨。1942年1月,日军逼近新加坡,胡愈之与一批在新加坡的抗战人士不得不转移到印度尼西亚,开始三年多的逃亡之旅。这也正是《苏门答腊日记》从新加坡开头,做历史追寻的起因。

随这本“苏门答腊日记”走过,我们在它鲜活的记叙中,浏览和记住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史事,而这段历史史事,在现有的历史记载,特别是中国抗战史中,基本付之阙如。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然要以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主要叙事。然而,既然这个抗战是全民族的,它就必然发生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思想、文化、艺术以及各种社会阶层的人的活动,由此才汇成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宏大、最深刻也最惨烈的战争图景和战争胜利。尽管,“日记”是追寻人的“逃难”,但这个“逃难”,却有不容忽视的历史看点。因为,它记录了不同凡响的一群人,记录了这群人“逃难”的原因和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也记录了他们在“逃难”中的思想和信仰,记录了他们从不泯灭的理想。

从“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开始,中国的文化人有了明显分化。他们有的沉沦了,有的逃避了,更有的认贼作父当了汉奸。而胡愈之周围的文化精英,则羽化为反抗战士。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敢和坚韧。他们没有逃掉,更没有背叛,而是集合起来,向敌人投出思想和文化的“投枪”。而这,甚至是敌人更害怕的武器之一。他们践行了当时进步文化人的呼喊:“我们有笔的时候用笔,有嘴的时候用嘴,到嘴和笔都来不及用的时候,便是将以血肉和敌人相搏于战场。我们不甘心做奴隶,我们将以鲜血向敌人保证我们民族的永存!”

流亡印尼期间,面对日寇残酷的屠杀,胡愈之一行不得不蛰伏起来。但他们从未泯灭对抗战胜利的期冀。胡愈之把大家聚拢起来,克服重重艰难,让生,有了希望;让死,远离而去。那时,他们先后成为酿酒师、肥皂制造商和菜农。这是一段历史的传奇、文化的传奇。这传奇,只属于有不屈意志的中国文化人。而郁达夫被日军秘密杀害,则给热爱他的中国人,留下一笔血债(1952年,新中国追认郁达夫为烈士)。

聂绀弩先生在祖国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写下了他的著名杂文《历史的奥秘》。他说:“这是历史的奥秘,也是历史的可怕处……谁能献身抗战,坚持抗战,谁就是民族英雄,谁就是岳武穆……谁要是背叛抗战,打击抗战,谁就是民族罪人,谁就是秦桧……”其实,这在现今看来似乎并不惊人的话,却在当时的民族大义面前,有着令人胆寒的锋利。它是民族危亡下裁剪人之道义的刀。

《穿越在历史边缘》作者秉持的写作立场,无疑是广阔开放的。它在意蕴上,是历史追求式的,是明亮的。在踏寻中,作者放眼国内外政治发展和抗日斗争形势,把寻找,放在历史舞台上人物的演化及群体性的内心向往上。作者笔下,以胡愈之为首的这群文化人的团结关爱、荣辱与共和同仇敌忾,得到了活灵活现的展示。这使这篇游记享有了一般历史写作所没有的鲜活。当下,我们有感于历史读本中有太多的会议、文件和相互雷同的话语,而唾弃那种不下探究功夫、有心无心就扔给读者们没有真实生命体验的纸本。因为这个原因,这本“苏门答腊日记”刚好是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写作范式,召唤历史学者不断走向历史深处,发掘更多历史细节,把本来生动无比、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人的奋斗和牺牲,奉献给读者。

《穿越在历史边缘》文字引人入胜,整体与细节处理得当,是一篇精当的历史追寻作品,值得向读者推荐。

是为序。

作者为原中共党史出版社总编辑、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穿越在历史边缘,预售开启。重走胡愈之、郁达夫等前辈80年前苏门答腊流亡之路。百幅摄影,全彩精装。以丰厚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馈赠读者。

 

 
 
 
 
 
话题:



0

推荐

鬃缆

鬃缆

97篇文章 7天前更新

纵览财经新动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