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亚福
不久前,我写了一篇文章,谈到国家应该补贴生育。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现在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哪有钱补贴生育?”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专家论述过补贴生育的钱从哪里来,所以本文先引用其中几位专家的相关观点,然后再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其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在2022年初关于“未来起点收入”的专题讲座中提出,提出了三种发钱的方案,其中第一种是最保守的方案,是看在不改变目前的通胀水平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给老百姓发多少钱。以2021年为例,中国贸易盈余大约有3万亿人民币左右,如果我们把这3万亿人民币全部用来给符合政策的年轻人发钱,那么国际收支改变,但是通胀没有变化。这种最保守方案的做法,是从2025年起给最年轻的六亿人发放每人每月400多元的起点收入,此后的十年里稳步上涨,到2035年起稳定在每月1000元左右,这样的金额可以让我们每年出现贸易逆差1000亿美元左右,目前的外汇储备足够支持三十年。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输出了。这样的方案不带来任何通胀,而是通过把顺差变为逆差,逐步花掉外汇储备,让别国承担本来他们应该承担的通胀。
其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今年3月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言,提出分批发放10万亿现金补贴(人均7000元,约1000美元)、减少10万亿基建支出的建议。从资金来源上看,有多种途径可以为现金补贴筹措资金。一方面可以动用国有企业一年的利润,2023年国有企业利润为4.6万亿元。另一方面可以对现有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将此前用于基建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将无效、低效的基建支出压降,转为居民部门的消费补贴仍有巨大空间。
其三,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在今年7月发表的《中国经济急需发钱消费》一文中提出,可以通过财政赤字的方式发钱给家庭。对于有铸币权的主权国家来说,财政赤字可以向央行借债,这样的操作实质上只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个数字,这就是所谓量化宽松。通过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的适用条件,是在通缩背景下存在需求和就业的不足,正好是中国目前面临的局面。
在我看来,以上三种方案都有其合理之处,可以并行不悖。
关于发钱补贴生育,我觉得有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搞清楚钱(或货币)的本质。在当今社会,钱本质上是信用货币。人类货币发展历史有四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实物货币(例如贝壳、蚌珠等),第二阶段是规制化金属铸币(例如铜币、银币、金币等),第三阶段是以黄金等实物作为价值支撑的金属本位制纸币,第四阶段是彻底脱离具体实物的纯粹信用货币。
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但在1971年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不再跟黄金挂钩,从此进入了信用货币阶段。黄金由于其数量基本固定,存在通缩特性,无法匹配现代经济和通胀的增长速度。相对于黄金的通缩特性,美元则同时具有通缩和通胀的功能,美联储只需要通过加息或降息,就可以宏观调节通缩或通胀。
在现代社会,货币是财富的象征,而信用是货币的根基。信用是可以扩张的,没有限制的。在所有信用中,国家信用是最高级别的信用,比企业和个人的信用高得多。法定货币的本质是国家信用的一种体现,其价值主要来自于公众对其未来维持购买力的信心。而国债则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如果人们对未来有信心有希望,有稳定的预期,那么人们就会更愿意投资与消费,经济就会发展得更好。如果人们对未来预期悲观,那么人们就会把钱储蓄起来防范未来的风险,那么消费就会萎缩。如果一个国家的出生人口不断减少,那么也会损害人们对这个国家的未来预期。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后,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例如,中国汽车、手机、微型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均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生产的大量产品和商品不但足够全国人民消费,也出口到国外。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很多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很多家庭由于缺钱而不能养育更多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财政给育儿家庭发放生育补贴,一方面,让这些家庭有钱消费,能够养育更多孩子;另一方面,由于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了,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要提高生育率,发放生育补贴不是唯一可行的措施,但却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经济负担重”。
综上所述,目前的经济问题和人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家庭普遍缺钱。而给育儿家庭发钱,既有利于改善经济问题,也有利于提高生育率。而出生人口增加,也会改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关于缺钱,讲一个我在很多年以前听过的故事:在某个小镇,旅店店主欠了屠户十两银子,屠户欠了猪农十两银子,猪农欠了饲料商十两银子,饲料商欠了酒店店主十两银子。这几个人都住在附近,互相欠债并且没钱还债,愁眉苦脸。这时外地来了一位旅客,要入住旅店,他把十两银子放到柜台上,上楼去挑房间。就在这位旅客上楼的时候,这个旅店店主把这银子拿走,向隔壁的屠户支付了他欠的肉钱;屠户有了银子之后,找到猪农付清了欠款;猪农拿了银子后,去还清了所欠的饲料钱;饲料商拿到钱后,赶快去到旅店付清了欠款。旅店店主收到钱之后,连忙把这十两银子放在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这时,旅客下楼,拿回银子称这些房间都不够好,然后走了。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十两银子转了一圈之后,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是这几个人的债务都还清了。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货币流通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