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亚福
人口学者
近段时间,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密集出台了多项生育支持政策。在地方层面,最新的一项生育支持政策是,8月8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实施女职工产假及生育假期间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女职工在职期间生育子女,单位依法为其落实产假及生育假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申请享受产假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产假及生育假期间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单位实际缴纳部分的50%,从女职工生育当月起补贴6个月。
7月31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其中提到: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结合实际出台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多子女家庭租赁房屋并备案的,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合理确定产科服务价格水平,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适时调整相关医保支付政策。
在国家层面,7月28日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最近,国办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上述生育支持政策都是需要财政支出的。以育儿补贴为例,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另外,今年5月10日起实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基本上不需要财政支出,也不是直接的生育支持政策,但对提高生育率也有一定的间接作用。原因是,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结婚登记不需要户口簿并且可以全国通办,方便了那些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人群登记结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结婚率。而结婚人数与出生人口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结婚是生育的前提条件。中国的婚育现状与欧洲国家不同,近年来,许多欧洲国家的非婚生子女比例已超过50%,生孩子不一定要结婚;而中国的非婚生子女比例很低,绝大部分出生人口仍是婚生子女,所以生育与结婚密切相关。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只有610.6万对,比上一年减少157.6万对,降幅为20.5%。这个数据也预示着2025年出生人口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跌破900万基本上没有疑问,但是否会跌破800万,则仍不确定。
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除了结婚人数下降以外,还有育龄妇女数量下降、不婚不育人群增多、年轻一代生育意愿低迷等原因。
根据民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53.9万对,比去年同期增加10.9万对,同比增长3.2%。
虽然今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有望小幅回升,但如果不出台更大力度的生育支持政策,要扭转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上,虽然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健委都尚未公布今年上半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但国家卫健委有全国孕妇的建档数据。孕妇建档是指建立孕期保健手册或产检档案,建档的最佳时间通常是在怀孕第6周至第12周之间。
一般来说,到6月底就可以根据全国孕妇建档数据来估算全年出生人数了(而现在已是8月份)。分析如下:
人类妊娠期平均约为40周(280天),即9个多月。
如果孩子在2025年1月出生,母亲受孕时间大约在2024年4月,那么建档时间应在2024年5月至7月之间。
如果孩子在2025年12月出生,母亲受孕时间大约在2025年3月,那么建档时间应在2025年4月至6月之间。
因此,对于2025年全年出生的婴儿来说,其母亲的建档时间主要是在2024年5月至2025年6月。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如果掌握全国孕妇的建档数据,到6月底或7月份,就可以估算全年出生人数了。我估计,今年全国出生人口将有较大幅度下降,这也是生育支持政策在近期密集出台的原因之一。
本文原载于“何亚福园地”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