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亚福
人口学者
据红星新闻报道: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有关内容。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我国妇女的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9岁,比2010年提高3.5岁。
《中国统计年鉴2024》表2-3列出了1981年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和小普查得到的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其中,2010年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是77.37岁,而80.9-77.37=3.53岁。可见,红星新闻的上述数据是准确的。
《中国统计年鉴2024》表2-3
从《中国统计年鉴2024》表2-3可以看出,历年中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均低于女性,换句话说,历年中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均高于男性。其中,2020年中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高5.51岁。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国家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低于男性?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版》,在2023年,没有哪个国家的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低于男性。
男性寿命普遍比女性短有如下原因:一是遗传因素,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而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氧自由基对人类健康寿命有负面影响,而X染色体上定位有清除氧自由基的酶。因此,拥有两条X染色体的女性能产生更多的这种酶,能清除更多氧自由基。二是风险较高的行业(例如建筑、采矿、消防等)主要由男性从事。三是男性的吸烟率和酗酒率远高于女性。
不过,在1980年以前,确实有一些国家的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低于男性。下表列出了1950年至2023年印度男性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
上表最右一列的“差值”,是指男性寿命减去女性寿命的差值,如果是正数,表示男性寿命高于女性;如果是负数,表示男性寿命低于女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50年至1981年,印度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一直高于女性,但差距逐渐缩小。1950年,印度男性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41.93岁、40.40岁,差值为1.53岁;到1981年,印度男性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54.19岁、54.17岁,两者基本相同。
1981年之前印度女性平均预期寿命较低的原因是,受印度重男轻女文化的影响,女性在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包括营养和医疗照顾不足,导致女性在儿童期和成年期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此外,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导致女性在怀孕和分娩期间的死亡风险较高,拉低了女性的平均寿命。
从1982年开始,印度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一直高于男性。到2023年,印度男性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0.52岁、73.60岁,印度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高约3岁。
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24版》的数据,2023年全球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0.5岁,全球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5.9岁。可见,全球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高5.4岁。
需要指出的是,平均预期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均预期寿命是指按照当前的分年龄组死亡率水平下,活到某一年龄x岁以后,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如果不特别说明,平均预期寿命是指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与各个分年龄组的死亡概率有直接关系,但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无直接关系;而平均死亡年龄则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有直接关系。由于老年人的死亡概率高于年轻人,因此,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占比越高,则平均死亡年龄越高。
平均预期寿命越高,说明医疗卫生条件越好;但平均死亡年龄越高,却不一定能说明医疗卫生条件越好,因为生育率越低,老龄化程度越高,平均死亡年龄也越高。
因此,采用平均预期寿命,更能反映医疗卫生条件是否进步;而采用平均死亡年龄,却不一定能反映医疗卫生条件是否进步(因为平均死亡年龄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因此,国际上普遍采用平均预期寿命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不采用平均死亡年龄这个指标。
本文原载于“何亚福园地”公众号
0
推荐